杨柳依依道春意,又是一年清明时

来源: | 作者:萤火虫 | 发布时间: 2022-04-06 | 4221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


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


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时至清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就不冷了,进入到春季。


此间的天气,南方与北方好似两重天,北方干燥少雨,南方湿润多雨。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驽;


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


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


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传统习俗



【祭祀扫墓】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


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


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最后吃掉酒食或者收拾供品打道回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大力推动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社区公祭方式,要求各地积极组织缅怀先烈、追忆历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大力倡导殡葬新观念、新风尚,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丧葬陋俗,自觉进行殡葬习俗改革,不断探索文明的祭扫方式。


【标祀】


标祀又叫“清明吊子每年清明节,各家各族祭扫完毕,往往在墓前或坟头上插一根用竹子或柳条做的标竿,


表示已经有过祭祀。有的人家会在标竿上糊些长条白纸,有的人家会挂些楮钱,有的人家则既糊白纸又挂楮钱。 



【标墓】


纸钱,顾名思义是纸做的钱,是送给先人在阴间用的,又称“挂纸”、“挂钱”。


清明扫墓时,人们将携带的纸钱烧掉,相信纸钱化作烟气后可以进入冥界,


祖先容易接收。有的把纸钱悬挂起来,如浙江平湖、湖北咸宁和恩施等地,


用竹悬纸钱插在墓上,叫做“标墓在福建永泰,人们把闩纸剪成条挽在树枝或草上。


在四川长寿,用白纸剪作幡形插在坟头,叫做“挂青”。


在贵州兴仁用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前,谓之“标坟”。


【插柳】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淮河岸边的寿春(今安徽寿县)岁时说清明日,家家门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鬼。


《芜湖古今》记芜湖风俗时说,清明日“清晨,街市叫卖杨柳。家家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妇女则结杨柳球戴在鬓边“。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踏青】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


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蒸制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


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


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


”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


此外,清明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


【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


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


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吃馓子】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


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


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采食螺蛳】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


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


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


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其它】


此外,中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


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清明粿、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