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又称大年三十,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来源: | 作者:8号站长 | 发布时间: 2021-12-05 | 19271 次浏览 | 分享到: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


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



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节日渊源】


岁除,是岁末除旧布新的日子。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


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古籍中有讲到:“天地者,生之本也;


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人们谈“年”色变。


由于“年”总是在天黑以后活动,人们便点起蜡烛或汕灯,通宵守夜,希望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后来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人们通过守岁希望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也因此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


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